第(1/3)页 考官非常牛逼,能够决定任何一个考生的命运。 但是真正作为考官阅卷的时候,大概只有一种感觉,那就是想吐。 加起来总共就六个考官,而且主考官还不怎么参加阅卷,总共五个人才是阅卷主力。 而国都又是一个大考区,这次差不多有三千人参加考试,平均每人要阅卷六百份。 关键百分之九十九考生的文章写得都平淡无奇。 尤其是策论,立意的重复概率超高,甚至用词断句的重复率也很高。 可能有百分之五十的文章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。 这就像是试吃。 别管是川菜,湘菜,粤菜,让你试吃三五口,不管怎么样都是美滋滋的,毕竟能够参加这一级科考的,除非是太学里面的超级学渣,要不然都有几分真本事。 但是要让你试吃五六百份,你是什么感觉? 直接吃吐了有没有。 有些是一些力度比较大的文章,多看了几篇之后简直会让人麻木。 就像是川菜一样,味道重,刚刚入口惊艳无比。 但是吃多了,整个嘴巴都麻了,味觉都会退化。 所以贡院里面的阅卷现场是无比沉闷的。 “啪啪啪啪啪……” 别误会,不是有人在阅卷现场啪啪,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兰疯子一样的。 这是在落卷。 考官阅卷的时候,只要稍稍看不过眼的,就会一目十行,然后将考卷重新装入纸封里面扔在地上。 没错! 真的就扔在地上了,所以才叫落地啊。 当然了,从程序上来讲,这些落在地上的考卷还是有机会的。 因为还有复审,还有交叉阅卷。 但那只是理论上的,实际上一旦被落卷的,基本上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性。 那么被扔在地上的考卷冤枉吗?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不冤枉。 这群考官不管德行如何,水平是绝对有的。 而且这一次恩科,因为有祝红屏这样天之骄子的存在,也基本上彻底杜绝了作弊的可能性。 这次恩科文试录取多少人? 并没有定数,但是一般来说不会超过一百人。 三十取一。 按照潜规则第一轮就要扔掉百分之九十的考卷。 所以,每一个阅卷考官心中有数,第一轮十取一。 “啪啪啪啪……” 一份又一份考卷都被扔在了地上。 气氛非常沉闷。 这群考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。 这话虽然没有说出来,但全部在几位考官的脸上写着呢。 这次的主考是礼部右侍郎,级别非常高了。 他也在阅卷。 这位侍郎大人下手更狠,全部都是一目十行,稍稍不行就直接落卷。 啪啪啪啪…… 连续扔了三十几份后,终于留下了一份,放在右边桌子上。 这位侍郎大人是二十年前的探花,水准绝对一流,考生的策论和诗赋,他只看一眼,只看一段就知道有没有水平。 所以科举难啊。 百里挑一的人才,甚至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,直接在州试就被刷下去了。 千里挑一的人才,勉勉强强才能来到这个考场。 而想要高中,差不多要万里挑一了。 国都城内,再加上下辖的城县,差不多三百五十万人口呢,平均三年一届,每届取一百个。 简直比北大清华还要难考。 这位侍郎大人速度超快,他一直在翻找祝红屏的考卷。 当然这是出于见猎心喜,而且也是想要拍宰相大人的马屁。 他也算是祝系的。 当然了,一般来说他是不会舞弊的。 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 文这种东西比较主观,只要不出现现象级的作品,一般都很难出现一个权威的第一。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,名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 祝红屏的才华天下闻名,绝对的国都第一。 上一届科考,他虽然没有参加,但是却也在家根据考题作答了一份,然后几位考官还专门为他批改了。 结果是如果祝红屏参加那一届考试,一定会得第一。 上一次秋试是去年,祝红屏十六岁。 上上次秋试是四年前,祝红屏才十三岁,他虽然没有参加,但是拿到考卷后也在家中作答。 几个考官也批改过了,还是第一。 也就是说,祝红屏十三岁的时候就能夺得国都省试第一了。 当时可谓是声名大噪,不仅仅主考官判定他能得第一,就连国君看完之后还说了一句,吾家有千里驹。 国君对祝氏家族的人很好,甚至把祝氏的孩子当成自己家的孩子,对于这个祝红屏他也是非常偏爱。 所以前两届的秋试魁首心中超级不爽,有一种日了狗的感觉。 祝红屏你什么意思啊,你要参加就来参加,不参加就不要搀和。 你在家中考试,然后把考卷交给考官批改,但是最后也不列入榜单。 你这是什么意思? 显摆吗? 结果人人都说如果祝红屏正式参加国都省试(乡试)的话,一定会拿头名解元。 也就是说,那两届解元都是名不正言不顺。 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养望。 毕竟祝氏子弟是天之骄子,你若参加科考直接拿了第一,就算没有舞弊,别人也会觉得你舞弊的。 祝红屏在家中考试,两次都能拿第一,结果却不拿。 那么第三次真正来考试拿第一,就显得名正言顺,天下无人敢说这是徇私舞弊。 而且还能成为没谈。 祝公堂堂宰相,竟然压了自己孙子两届科考,这难道还不够公正吗? 所以这一次的头名,祝红屏志在必得。 而这位主考大人当然也乐意成全,不过总共三千多份考卷呢,想要抽中祝红屏的也不容易。 阅卷工作就这么苦闷地进行着。 除了啪啪啪之外,几乎再也没有其他声音。 只有到非常偶然的机会。 才会有一个考官看到一篇好文章,然后招呼其他考官一起共赏。 同样这样的文章,基本上能够进入前十。 几个时辰,才能出现这么一次。 “好,好……” 忽然,有一个考官猛地一拍桌子,顿时把所有人吓了一跳。 其中一个考官手一抖,手中的考卷直接落地了。 他有心捡起来,毕竟这份考卷的文章还算不错,进入第一轮是可以的。 礼部侍郎道:“落地那份考卷的文章,很好吗?” 考官乙道:“也谈不上很好,还不错。” 主考礼部侍郎道:“那落了就落了吧。” 于是某个倒霉蛋就这么被落地了。 这位翰林学士院的考官,算是这一科的第一副考官了。 “主考大人,诸位同僚,大家放下手中的考卷,都来看看这份考卷,绝对惊艳,绝对惊艳!” 然后这位第一副考官拿着考卷来到主考的桌子面前。 顿时其余几个考官纷纷放下手中的考卷,簇拥了过去。 只看了一眼。 众人心呼:终于找到了。 这就是祝红屏的考卷,这个字迹大家太熟悉了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 其实不仅仅是主考大人在找,在场所有的考官都在找。 一方面固然是想要拍祝氏家族的马屁,但更重要是出于挖宝的心思,看谁最幸运。 然后,考卷在主考大人手中,后面五个考官凑上来,一起阅卷。 “好,好……” “祝红屏公子真是天才,帖经九十道题,竟然答对八十八道,明算三十道竟然答对了二十九道,真是天才啊!” “明算加上帖经总共一百二十道,之前几次科考最多有人答对了几道?” “一百一十五道,十五年前的会试,当时的状元郎张子旭,如今天北行省大都督府长史。” 张子旭,祝系的另外一个天才了,今年才三十九岁,就已经做到了总督府长史,品级几乎和张翀相当,但是足足比张翀年轻了十几岁。 还真凑巧,两人都姓张,不过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的。 “真是后浪推前浪,这祝红屏竟然打破了几十年的可靠记录,比张子旭状元都要厉害。” 帖经和明算,在大炎帝国科考的比重很低。 而且是典型的五十分万岁。 一百二十道,如果加起来答对没有超过六十道,那证明你基础知识非常差,就算你后面的策论和诗赋写得再高,也一定会落第的。 只要你答对题目数超过百分之五十那就算是过关,再高也没有太大用处了。 所以绝大部分考生都不会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上面,学习的性价比太低了。 祝红屏总共答对了117道题,确实是天才了。 第一副考官笑道:“这个记录至少要保持几十年无法动摇了。” 第五副考官道:“大概要等到祝氏家族的下一代,才能打破这个记录了。” 众人不应。 虽然大家都在拍祝氏家族的马屁,但是你这拍得太过分了,太谄媚。 帖经和明算毕竟不重要,所以大家稍稍夸奖一下就过去了。 重点是接下来的策论和诗赋! 祝红屏的《论分封建制》刚刚第一段,就让几个考官心中震撼。 厉害啊。 果然是名门之后。 果然敢说。 观点鲜明之极不说,关键锋芒四射。 “好,好,好……” 一开始主考官礼部侍郎还仅仅只是默读,但后来忍不住诵读出声。 因为实在是写得太好了。 观点鲜明,立意深刻,句子惊艳,用典精准。 绝对一等一的好文章。 这篇好文章,简直一扫室内的苦闷气氛。 整个空气仿佛瞬间都振奋了起来。 这就是好文章的魅力。 第(1/3)页